记者实地探访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、杭州云栖小镇、合肥量子计算中心等12个数字基础设施节点,结合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联盟最新白皮书,揭示区域算力协同网络如何重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。


爱上海419论坛
【首席记者 陆远】在青浦长三角数字干线指挥中心,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流:每秒32TB的算力资源正通过"东数西算"骨干网络,从上海临港输送到芜湖数据中心进行处理。这种看似科幻的场景,正是长三角"算力同城化"的日常——截至2025年6月,区域内已建成7个算力枢纽节点,跨省算力调度占比达41%。

上海的核心枢纽作用愈发凸显。位于临港的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(AIDC),其30%的算力资源常态化服务于苏州工业互联网、杭州电商大脑等周边应用场景。"我们就像数字时代的电厂,"技术负责人指着正在训练的区域医疗大模型说,"南京的算法团队可以像调用本地资源一样使用我们的GPU集群。"

更具突破性的是制度创新。在首发试点的"数据海关",记者见证了全国首个跨境数据流通安全评估案例:某跨国药企的临床试验数据经脱敏处理后,安全传输至位于嘉兴的长三角智慧医学实验室。这种"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"机制,已拓展至智能网联汽车、跨境电商等8个重点领域。

(全文共计4156字,含基础设施图解7组、企业转型案例23个、政策创新清单12项)
爱上海最新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