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城市观察团联合上海市统计局、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,通过分析近五年城市发展大数据和300个社区样本,揭示上海在建设卓越全球城市进程中的创新实践与人文关怀。


【首席城市记者 方远】清晨7点的张江科学城,量子计算研究员李文博正在调试新一代光子芯片;同一时刻,虹口区山阴路的老弄堂里,92岁的周奶奶用智能终端预约社区医生上门服务;傍晚6点的苏州河畔,法国建筑师皮埃尔向游客讲解工业遗存改造理念——这些交织的时空片段,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最生动的表情。

■ 2025城市发展关键指标
√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全球第3位
√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8件
√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100%
上海喝茶群vx √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2%

■ 城市更新双轨制】
历史风貌区:完成保护性修缮52万平方米
新型社区:建成智能共享公寓3.2万套
上海喝茶服务vx 工业遗存:改造文化创意空间48处

■ 民生工程进展】
• 加装电梯完工量突破1.5万台
• 社区食堂助餐服务覆盖260万老人
419上海龙凤网 • 口袋公园新增面积相当于10个世纪公园

【专家视角】
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指出:"上海正在书写超大城市治理的中国方案,这种探索既有对江南文化的传承,又有对未来城市的想象,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"

(本文数据经上海市统计局核验,调研案例均获受访者授权)